美域健康网

400-882-3548

首页 > 医疗健康 > 文章详情

进入冬季,心脑血管保护刻不容缓!

\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几场秋雨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凉。今日又是霜降,冬季随之来临。我们都知道,秋冬季节是各类疾病的高发期,小病诸如咽喉肿痛、感冒、发烧、肠胃不适等等,大病则有脑梗塞、心肌梗塞等,这可能随时夺走人们的性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麻省医疗国际专家提醒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必须在秋冬季节注意保养,避免突发疾病。

    冷天更要呵护心血管健康

    2010年英国医学杂志一份研究发现:不论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是健康人,寒冷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突发的风险。冬季气温每低1℃,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2%。其他统计调查也发现,心绞痛在冬季发病的可能性,高出其他季节30%。正是因为这些,寒冷的日子我们要格外呵护心血管健康。

    为什么寒冷“伤血管”?

     麻省医疗国际专家告诉大家,寒冷让靠近体表、四肢的血管收缩,回到心脏的血液就多了。心脏工作负担增加,血压升高,发生心梗、卒中的风险都会升高。如果本来心血管就有硬化等情况,就更是“雪上加霜”。室内外温度的变化,也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血压来回波动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另外,寒冷时体内激素水平也会发生变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较低,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加上血管遇冷收缩。综合导致血管更容易“堵塞”,容易让心脑血管出问题。

\

    寒冷季节来临,注意这五点确保健康

    1、遵医嘱服用药物

    不要擅自停药、换药或者增减药量,这样都会增加疾病进展的风险。建议规律测量血压、血脂、血糖,了解疾病的控制情况。如果有变化,及时告诉医生,看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治疗方案。

    2、合理的膳食结构

    寒冷的日子大家喜欢吃大鱼大肉、火锅,又因为冷,不太想运动。这可能导致胆固醇、脂肪积累,高脂血症也是心血管的一大重要杀手。管住嘴、迈开腿,在冬天里,更是需要坚持。

  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

  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降低食盐摄入

  控制食盐摄入量,国外建议健康成年人食盐日摄入量不超过2.3克,大约是1茶匙;5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食盐日摄入量不应超过1.5克。低盐食物包括香草与调味料、低盐调味品。要少吃方便面、咸菜、罐装食品等。

  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籽)。

\

    3、运动不要太剧烈

    冬季户外活动不要太剧烈,适当锻炼,合理休息。寒冷环境大量活动会使得心血管系统负荷突然加重,产生心肌缺血风险。比如长跑、铲雪劳动这样的活动就不太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

    另外,中老年人在冬天不宜晨练。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4、注意保暖

     尤其是头部、耳部、手脚需要特别注意保暖,预防冻伤、冻疮,防止低体温症的发生。室内室外,进进出出,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让体感温度基本保持恒定,避免身体受到温度变化的刺激。

\

    5、避免过量饮酒

    别觉得喝酒能暖身,那都是假象。酒后的热乎劲,是酒精使得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将体内的热量更快更多地通过皮肤散发到体表造成的。酒精还会让肌肉代谢加快,能量过快地释放到体外。这样一来,虽然体表感觉温暖了,但是体内的热量反而消耗掉了。过一会儿,会觉得更冷。而且饮酒本身,就对心血管有损害。

    霜降意味着秋天结束,冬天到来,气温只会越来越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大幅上升。麻省医疗国际专家希望大家都能做到以上几点注意事项,尽量保护自己的心脑血管,避免疾病突发,因为有些突发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可能夺人性命。希望大家都能安然度过这个冬天!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为国内客户提供美国专家会诊、赴美就医、高端体检、精准医疗、医护培训等一站式海外医疗咨询服务出国看病/远程会诊费用、流程,“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