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案例故事
更多缺钙不一定非要吃钙片,这些食补方法你知道吗?
在中国,补钙似乎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论身体出现什么不舒服,总能跟缺钙联系上。其实,这是我们的一个认知误区。人体到底缺不缺钙,需要查微量元素才能确定,而不是靠我们的经验判断。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经常被认为缺钙,于是就狂吃钙片,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今天,麻省医疗国际专家就为大家讲解那些大家习以为常的认识误区。
补钙就是吃钙片——错!
吃钙片不是补钙的好方法。应该先考虑通过食物补钙。首选的补钙食物是奶和奶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粉、奶酪等。奶和奶制品中的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同时含有优质蛋白、B族维生素、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每天喝上300 毫升左右牛奶,就能补钙约300毫克——单讲钙含量,并不输给钙片。
除此之外,豆腐、豆腐干、干豆腐等大豆制品也是钙和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但要注意,豆浆、嫩豆腐、腐竹等,含钙相对较少。绿叶菜也是常被忽视的天然钙剂。油菜、菠菜等深绿色叶片的菜,钙含量很高。建议每天都能吃够一斤蔬菜,其中绿叶菜好能占到一半。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钙摄入量是每天800毫克,50岁以上要有1000毫克。只要每天喝奶,吃够大豆制品和绿叶蔬菜,是可以满足这个量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吃不到这些食物的推荐量,导致我国居民平均每天钙摄入量只有400 多毫克。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人需要额外吃400—600毫克左右的钙片来补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说“补钙”,先想到的就是吃钙片。
骨质疏松吃钙片就行——错!
骨骼健康不仅仅取决于钙摄入是否充足,还与磷、镁、维生素D、维生素K以及蛋白质等营养素有关。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否则补再多钙,吸收不了,也是白搭。皮肤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合成维生素D,所以户外活动至关重要。动物的肝、蛋黄、海鱼、蘑菇等也富含维生素D,可多吃一些。如果维生素D还是不足,那么选择维生素D3补充剂,每天补上400 IU是可以的。
缺乏运动或体力劳动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是“食补”“药补”,却总懒得动,骨质疏松一样好不了。已经出现的骨质疏松症的话,仅仅靠补钙,通常是不够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改善饮食和运动,服用专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有时还要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的原发疾病。
液体钙更好吸收——错!
市面上的钙产品,不论是碳酸钙、磷酸氢钙、乳酸钙等,也不论液体还是固体,吸收效果都差不了太大。与之相比,补够量更关键。这里多强调一点:之前提到的量,针对的是钙元素,但钙片可不是纯的钙元素。“所含钙元素”的量和“钙片重量”是不一样的,比如1克碳酸钙中约含有400毫克钙元素。吃钙片前,看清楚。
至于补钙的时间,建议是吃饭时或吃饭后。吃完晚饭,回顾一下当天的饮食,如果没有喝奶或没有吃够大豆制品、绿叶菜,那就吃片钙片。如果吃够了,那不吃也行。另外,分次服用(每天2次,每次300毫克)比单次服用(每天1次,每次600毫克)更好吸收。因为单次钙摄入量越大,吸收比例越低。
吃钙片会导致结石——错!
结石的形成,多是因为自身代谢出问题,而不是因为吃了钙片。胆结石主要成分是胆固醇或胆色素,绝大多数与钙无关,吃钙片不会导致胆结石。也没有证据显示肾结石与吃钙片有关,健康成年人不会因为服用钙片患肾结石。而且,喝奶、吃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也不会增加健康人患肾结石或复发肾结石的风险。
综上所述,补钙不是不可以,但一定不要急着吃钙片。食补是优先考虑的选择,吃对了食物,是绝对能够满足人体每日对钙的需求量的。如果真的经检查确实缺钙严重,那么在食补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选用合适的钙片进行补充。除此之外,还要尽量多运动,多晒太阳,同时可以合理使用维生素D,从多方面完成钙质的补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为国内客户提供美国专家会诊、赴美就医、高端体检、精准医疗、医护培训等一站式海外医疗咨询服务出国看病/远程会诊费用、流程,“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