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案例故事
更多鸡蛋不是随便吃的,这十点你要注意了!
鸡蛋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几乎每个家庭每天都会吃到鸡蛋。这也是因为鸡蛋的价格适中,而营养又充足,同时又有多种制作方法。所以,鸡蛋非常的物美价廉。鸡蛋虽好,但也要吃的科学,吃的健康。不是想当然地吃的越多越好。我们一起来听听麻省医疗国际专家关于如何吃鸡蛋的建议。
1、不要吃太多鸡蛋
每天吃1个或多个鸡蛋,并不会导致心血管病或糖尿病风险增加。但像其他任何食物一样,鸡蛋虽好,也不要吃太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在其他食物(奶类、肉类和鱼虾)都正常摄入的情况下,每周不要吃超过7个鸡蛋。当然,如果食谱中奶类、肉类和鱼虾摄入不足,或是特别喜欢吃鸡蛋,或是正在健身需要补充蛋白质,多吃几个鸡蛋,也不用担心会有什么问题。
2、不要丢弃蛋黄
好多人担心蛋黄中的胆固醇。的确,蛋黄中含有较多胆固醇,一个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达280多毫克。但是,没有证据表明饮食胆固醇多一些会导致高血脂或心脏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取消了每天饮食对胆固醇的限量。其实,蛋黄是不折不扣的营养宝库,富含优质蛋白、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还含有钙、铁、锌等营养素,不要再随意丢弃。
3、不要吃生鸡蛋
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胃肠里的消化酶难以接触,因而不容易被消化吸收。而煮熟了的鸡蛋蛋白质的结构变得松软,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大约10%的鲜蛋带有致病菌、霉菌或寄生虫卵。有的家长用开水冲鸡蛋加糖给孩子喝,由于鸡蛋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卵不能完全杀死,容易引腹泻和寄生虫病。如蛋中有沙门氏菌,还会引起食物中毒。新近发现,鸡蛋壳上可能带有0-15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即使菌量极少,如果生鸡蛋,也足以引起食物中毒。所以,不建议生吃鸡蛋。
4、不要煮过火或煎过火
煮或煎,都是常见的烹调鸡蛋的方式,切记不要过火。煎煮时间过长,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鸡蛋变硬变韧,影响口感以及消化吸收。
5、不要在室温下存放鸡蛋
鸡蛋适当的保存温度为5℃-7℃,也就是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即可。如果买的是整盒的鸡蛋,好连同盒一起放入冰箱,这样能在大程度上保证鸡蛋新鲜。把散装蛋放入冰箱时,好把鸡蛋较尖的部位冲下放。因为鸡蛋的气室位于鸡蛋圆端部分,把圆端向上,可以避免散黄,延长保存时间。
储存在冰箱里的鸡蛋不易反复挪动,尤其是天气炎热时,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应尽快食用,不宜再放回冰箱。因为鸡蛋遇冷再遇热,表面会产生小水珠,细菌也因此附在蛋壳表面,放回冰箱细菌会继续繁殖,并侵入蛋中使鸡蛋坏掉。
6、不要用鸡蛋补铁
鸡蛋黄中铁含量堪称丰富,但很难吸收。因为蛋黄中一种叫做“卵黄高磷蛋白”的物质抑制铁吸收,蛋黄中铁的吸收率只有3%左右。红肉、动物血等补铁,会高效很多。
7、不要在乎蛋壳颜色
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都是好蛋。鸡蛋皮颜色与一种叫“卟啉”物质以及鸡的品种有关,但二者营养价值差不多。红皮还是白皮,选个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好。
8、不要迷信土鸡蛋
土鸡是指散养的,主要以虫子、蔬菜和野草为食物的鸡。很多人都觉得“土鸡蛋”应该比养鸡场里圈养的、吃饲料的“洋鸡蛋”更好,但检测数据并不支持这种推测。比较而言,土鸡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胆固醇、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2、烟酸、硒等略少一些。总体来说,土洋鸡蛋营养价值相差不大。但土鸡蛋中因为鸡吃食的因素,会含有一些风味物质,可能会让食客觉得味道更好。
9、不要相信鸡蛋与豆浆相克
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影响鸡蛋的营养吸收。但只要豆浆经过充分煮开,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不会再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所以放心,早餐喝豆浆时,请任意搭配白煮蛋、茶叶蛋、荷包蛋,完全不用担心。但是,如果是把生鸡蛋打入热豆浆中喝,不算好习惯,因为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
10、不要忽视鸡蛋过敏
一项针对中国3~12岁儿童的研究表明,8.4%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其中对鸡蛋过敏的人数多,占所有过敏人群的一半以上。喂家里宝宝吃鸡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鸡蛋过敏的人要注意看加工食品标签,有时上面会提醒含有鸡蛋或其他致敏食物。
看了以上介绍,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饮食中并没有正确地存放鸡蛋,也没有科学地食用鸡蛋。有些大意了吧?鸡蛋虽是不起眼的日常食材,却因其高营养备受人们喜爱。那么,在食用的时候,就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浪费了鸡蛋的一番营养,那就太可惜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为国内客户提供美国专家会诊、赴美就医、高端体检、精准医疗、医护培训等一站式海外医疗咨询服务出国看病/远程会诊费用、流程,“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