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域健康网

400-882-3548

首页 > 麻省新闻 > 文章详情

曹教授深度解析“赴美就医脑癌患者站了起来”

近日,在麻省医疗国际的微信公众号上刊载了一篇题为“赴美就医脑癌患者站了起来”的报道。一经发表便立即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经各大主流网站转载,读者们也相互转发、奔走相告。一时间惊叹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当然,也有少数读者质疑报道的真实性,甚至个别人指责我们是夸大其词的商业炒作。

 

笔者闻此,感慨万千。唉,正如红楼梦里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远程医疗 出国看病 赴美就医 高端体检 远程会诊 海外医疗

作为麻省医疗国际集团的员工、作为医生、作为协调这个赴美就医案例的参与者,我有责任向社会披露事件的真相以正视听。并借此成功案例,深度解析赴美就医何以成为中国医疗市场的新业态,赴美就医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本案的基本情况如下:

 

患者XXX,男性,35岁。

 

主诉头痛、恶心伴呕吐、视物模糊及间断性癫痫发作两个月。于2015年12月经北京XXXXX医院诊断为“大脑胶质细胞瘤”,遂进行了开颅手术将瘤体摘除。

 

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双侧上下肢运动障碍且进行性加重;构音困难、吞咽障碍、尿便失控,生活不能自理。

 

患者家属通过网络查询与麻省医疗国际取得联系,患者和家属在时间与我们见了面。经过麻省医疗国际的国内医疗团队讨论研究后决定,先将患者详尽的病历资料传送给美国医疗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日之后,邀请患者到场,中美两国专家进行远程实时会诊。两天后,患者即收到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中心发来的“赴美就医邀请函”。凭借邀请函,患者及家属在美国驻华使馆顺利地办理了签证。

 

自与我们接触起,在第10个工作日患者及家属就见到了美国医疗专家团队的接诊医生,并认可了治疗方案。

 

从次日起,开始肿瘤的靶向治疗(放疗结合化疗,药物为Temador替莫唑胺-咪唑并四嗪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烷化剂和Avastin阿瓦斯丁-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药)。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日缓解,手足渐渐恢复自主运动,可以自行进食。两周后患者已经脱离轮椅,在他人搀扶下行走数十米。尤为可喜的是,患者居然能够持笔写字,说明上肢肌肉精细运动的协调性业已恢复正常。

 

客观地讲,虽然患者康复的进程符合我们的预期,但是每一例赴美就医的成功都是由众多因素促成的,是有科学基础的,是中美两国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晶。

 

笔者将此案例的成功原因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1. 中美两国临床医生在肿瘤治疗上,在理念上和实际操作上存在着三个明显的不同。

 

其一,强调精准治疗。

 

以此案例为代表,中美两国在肿瘤治疗原则上没有矛盾,甚至用药和手术模式都相近。关键在于美国医生更强调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而非执行一种“教科书式的标准”。国内医生往往会强调“规范化治疗”,忽视病人个体的差异,以不变应万变。

 

本例病人到达美国医院以后,当地专家依据患者携带的国内CT、MRI、PET-CT(请注意,并没有让患者在美国做类似的重复检查)建立了3D数学模型,为精准的放疗提供依据。

 

又根据患者的血液细胞、血液生化指标(尤其是反映肝脏和肾脏功能的生物酶的活性数值),选择化疗(即抗癌药物)品种和定量。有的化疗药物用量精准到每次服用3/4片。

 

其二,强调多种科室的专业协作。

 

以此案例为代表,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的同时,丹娜法伯癌症研究中心为其安排了营养师指导饮食、临床康复师为其实施器械康复和电康复,甚至有专业心理医生为其心理疏导。

 

而在国内,肿瘤科医生的职责似乎止于开药方和动手术。

 

其三,两国医疗制度有所不同。

 

在我国,原卫生部曾下文件规定,医院病床与医护人员的配比是1:1.5~2.5(计每张住院床位要配备1.5~2.5个医生护士,也就是说一个200张床位的二级医院,要有300~500名注册医生和护士)。事实上,国内绝大多数医院连这个基本要求都达不到。

远程医疗 出国看病 赴美就医 高端体检 远程会诊 海外医疗

反之,以美国麻省总医院为例,设置900张住院床位,却有超过20000名医生和护士为其服务。医生实行临床和科研岗位轮值,如此医生便会在临床工作时有充裕的时间精心诊治,在科研工作时又会针对临床问题深入钻研。

 

2. 得益于麻省医疗国际有一个国内外密切配合的专业化医疗团队。

 

麻省医疗国际及其中国公司美域健康,在中、美两国都注册有实体公司,双方团队配合默契额,整合了两地优质的医疗资源,做到无缝衔接便捷服务。因此患者通过麻省医疗国际去美国就医,省去了许多繁琐的中间环节和额外的开销,极大程度缩短了等候时间和节约了支出。

 

麻省医疗国际很人性化的做法是,患者一经确定赴美则立即加入由中美双方医生和病人及家属组成的微信群,既可以随时沟通进展和发现问题又能够保护患者的隐私。由于北京与波士顿有12个小时的时差(美国现在执行夏季时间),因此我们实际上是对病人24小时不间断地全天候服务。

 

3、赴美就医要当机立断,切忌优柔寡断。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一般要经过潜伏期、发作期和转归期(治愈或者不可逆转),肿瘤疾病亦是如此。

 

卫生科普宣传不厌其烦地讲:肿瘤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个原则也适用于赴美就医人群。

 

非常遗憾,现实生活中肿瘤患者往往把赴美就医当做后的“替补队员”或者“救命稻草”。在历经长期的无效的治疗后,已然病入膏肓才想起赴美就医。一个肌体的能量被肿瘤消耗殆尽,各个脏器功能衰竭,生命犹如风前残烛,纵是神仙也回天乏术。

 

这例脑癌患者就不一样,发现自己手术后健康状况每日愈下,便果断地决定赴美治疗。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极其明智的。

 

而另外一个反面的案例就很令人唏嘘。一个62岁男性,是笔者的远房亲戚。在商业保险例行的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个核桃大小肿块,经过穿刺取活体组织病理切片证实为肺泡细胞癌。理论上这种癌肿倘若早期治疗,无论手术还是放化疗效果都不错。该先生固执地拒绝去医院,而是迷信民间偏方和网络上泛滥的伪科学,贻误了佳治疗时机。结果从发现至撒手人寰,还不足半年。

 

4、患者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摈弃伪科学。

 

毫不客气地讲,当今网络上歪理邪说肆意横行,江湖术士沉渣泛起。极大程度地混淆了是非,混淆了真假,混淆了真理和迷信。

 

经常看到这样的帖子:肿瘤病人越治死得越快;肿瘤是不治之症,一旦罹患必死无疑;(对肿瘤病人来说)这个刀,那个刀,不如xx的灭瘤膏……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肿瘤的治疗模式和方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借助基础前沿医学的推进,药物治疗更加精准、手术治疗更加精细、放射治疗更加精确。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肿瘤治疗的五年存活率平均为30﹪,美国肿瘤治疗的五年存活率平均超过50﹪,而哈佛医学院教学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中心,其肿瘤治疗的五年存活率超过80﹪!

 

有一位先哲说过:人们多数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愚昧。

 

古人的这种真挚卓见, 放于当今,仍远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关注和崇尚健康的人们深思。(曹志军教授为麻省医疗国际顾问)

 

(编者案:尽管脑癌患者及其家属出于对麻省医疗国际集团的信任和感激,同意我们将此案例用于学术交流和新闻报道。但是出于职业操守和尊重患者的隐私,我们仅仅客观地阐述病情而不暴露其个人信息。敬希读者谅解。)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麻省医疗:赴美医疗、远程会诊、治疗方案咨询、用药方案咨询,“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