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案例故事
更多颈部肿块不能轻视 在非甲状腺肿块中颈部肿块80%为肿瘤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颈部长肿块,不痛又不痒,该怎么办?是置之不理还是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颈部肿块可以分为新生肿块、炎性肿块和先天性肿块三大类。虽说新生肿块中80%都是良性肿瘤,但也有20%是恶性的,这个比例可不低,所以一旦发现颈部多了个肿块,不管它痛不痛肿不肿都应马上就医,如果是恶性则能早做治疗,如果是良性也能落个心安。
颈部肿块有3个“7”规律
颈部包括咽、喉、气管、食管、甲状腺、颈动静脉、迷走神经等重要器官。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张思毅教授介绍,颈部肿块为一临床体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表象。它有可能是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受到刺激和损伤而出现的感染性包块,也有可能是头颈部恶性肿瘤造成的转移性包块,还有可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先天性包块……因此,按照发生原因及病理,颈部肿块可以分为新生肿块、炎性肿块和先天性肿块三大类。
根据病程的长短,张思毅介绍了颈部肿块的3个“7”规律:
1.对于发病7天内且伴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的颈部肿块,较大可能是炎症,一般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消炎药后就可消退。
2.如果颈部肿块已经出现7个月,并且不痛不痒,特别是直径大于1厘米的,则要高度警惕,一般属于肿瘤的可能性较大。
3.如果肿块已经出现了7年,无甚变化,则可能是先天性肿块,一般是良性的。
首选耳鼻喉-头颈外科就诊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张思毅提醒,只要发现了肿块,稳妥起见,还是应该立即就医,由医生来判断要不要处理,怎样处理。
颈部肿块的临床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①对于非甲状腺的颈部肿块,有大约20%属于炎症、先天性肿块,而其余80%属于真性肿瘤。②对于属于真性肿瘤的病人中,又有大约20%属于良性肿瘤,80%为恶性;同时与性别有关,女性约占20%,男性占80%。③颈部的转移灶有80%来源于头颈部,也就是其他部位的癌肿转移到颈部来,往往发现时已不是癌症早期了。颈部淋巴转移癌中,80%是头颈部恶性肿瘤转移,也就是常见的鼻咽癌、喉癌、下咽癌、鼻窦癌、甲状腺癌等。20%来源于人体其他器官,如肺、乳腺、胃肠等。
鉴于很多患者特别是一些鼻咽癌、喉癌、甲状腺癌患者确诊前走了很多弯路,张思毅提醒说,若出现颈部包块应到耳鼻喉-头颈外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电子鼻咽喉镜、影像学检查及颈部肿物的细针穿刺活检,明确了病灶及病变性质再进行针对性治疗。需特别强调的是,对于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活检必须非常谨慎,因为颈部转移癌多源于头颈部,若为鼻咽癌等咽喉头颈部恶性肿瘤转移者,颈部活检将对后续放疗造成不利影响。
非甲状腺肿块中,颈部肿块80%为肿瘤
颈部肿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颈部肿块组织来源复杂,生物学特性各异,治疗方案不同。据统计,在非甲状腺肿块中,颈部肿块80%为肿瘤;在肿瘤中,恶性占80%;在恶性肿瘤中,转移性者占80%;在转移性恶性肿瘤中,原发灶80%位于锁骨上。
颈部炎症肿块病程多为7天,颈部肿瘤性肿块病程多为7个月,颈部先天性畸形肿块病程多为7年。
1.从年龄上来看,婴幼儿患者多为先天性肿块,如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为炎性淋巴结肿大;青壮年和中年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老年者多为转移性恶性肿瘤。
2.从部位上来看,甲状舌骨囊肿和甲状腺肿物常位于颈部中线区域,鳃裂囊肿、涎腺肿物、颈部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常位于颈侧区域,淋巴管瘤、肺及消化道来源的转移癌常位于颈后区域。
3.从肿瘤的性质来说,颈部恶性肿瘤一般较硬,活动度差。颈部转移癌可出现多个肿块,压痛不十分明显。颈部良性肿物一般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可。鳃裂囊肿、囊性水瘤、表皮样囊肿为囊性肿物,但某些甲状腺转移癌也可表现为囊性。
4.颈部炎性肿块有红肿热痛症状,急性者有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白细胞总数升高。脓肿形成时,局部皮肤有明显压痛点及凹陷性水肿,浅在的脓肿可以查出明显的波动感。
穿刺检查不贵不痛也不危险
诊断颈部肿块,除了做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外,颈部B超、CT和磁共振检查可以大致确定包块的大小、位置和性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颈部肿块重要的确诊手段,不能确诊的患者可做颈部肿块切取活检,切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淋巴结性质,并提供原发灶的可能来源。
很多患者一听说穿刺检查就很害怕,有的怕贵,有的怕痛,还有的怕万一是肿瘤会造成肿瘤转移。“其实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个比较简短的微创手术,穿刺手术的时间一般十分钟左右就够了,在穿刺时会打麻醉药,患者根本不会感到痛苦。费用也只要100多元。”张思毅介绍,一些穿刺细胞学检查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高的患者可以在门诊完成手术,对于一些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这类基础病较多的老年患者可能需要住院,但总体来说,手术都非常安全。
至于穿刺细胞学检查会不会导致癌细胞转移,张思毅表示,从理论上讲,对癌组织的刺激,包括针刺、切除、取活组织,甚至用力揉搓和挤压等,都可能造成癌细胞的脱落和扩散、转移,但它在诊断中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医务人员做了大量研究,后来发现穿刺是否促使癌的扩散与穿刺针直径有关,如果其直径小于1毫米那么这种危险性就会非常低,“我们现在都是使用细针穿刺,使用的穿刺针均符合这个标准,因此患者完全不必担心。”(广州日报)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为国内客户提供美国专家会诊、赴美就医、高端体检、精准医疗、医护培训等一站式海外医疗咨询服务出国看病/远程会诊费用、流程,“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