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案例故事
更多认识宫颈癌, 筛查是防控重要手段
位居女性生殖道肿瘤发病率首位的宫颈癌,也是女性癌症的大杀手。虽然发病率高,但宫颈癌的防治近些年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也就是说,宫颈癌是可防可治的癌症。在HPV疫苗获批之际,麻省医疗国际和大家一起——认识宫颈癌。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每年新发的宫颈癌病例约有10万余人,占到了全世界宫颈癌每年新发病例的20%左右。所以,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宫颈癌的防治都还任重道远。近些年,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也说明了宫颈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癌症。
感染HPV,未必就会患上宫颈癌
关于宫颈癌的发病因素,医学界早已经达成了共识,其主要的致病因就是HPV病毒的感染。不过,虽然HPV感染几乎是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感染HPV病毒,却未必就一定会患上宫颈癌。
原来,宫颈癌的发病必须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感染高危型HPV病毒只是步,在感染之后,还需要HPV病毒持续在体内存在,并导致宫颈上皮形成癌前病变,然后继续发展终发病成为宫颈癌。
如果在宫颈癌的病因阶段,如在癌前病变及其之前的阶段,就能够控制病因的持续发展,也就中断了宫颈终发生癌变的质变过程。“其实,宫颈癌从感染到癌前病变再到终发病成为癌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是宫颈癌能够开展防治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效的原因。HPV疫苗的问世,也正是基于宫颈癌的发病机理,在病因阶段就中止了其发生癌前病变的可能性。”
不是所有的宫颈癌在患病早期,就表现出临床症状
如果宫颈癌在发病初期(Ⅰ期)能够得到及时确诊和治疗,其预后的5年生存率一般在80-90%以上。如果在Ⅰ期中的更早期如Ia1期,预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5%。早期的宫颈癌或癌前病变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在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
就宫颈癌早期的临床症状而言,专家做了如下介绍:白带异常如增多或异味等,是一种临床表现;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或者妇科检查之后的宫颈出血,则是宫颈癌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还有一些下腹的坠痛、大小便的不适、腰痛等症状,也可能是由于宫颈癌的发病而起。
麻省医疗国际专家建议,在出现上述症状之后,应该及早去看医生。因为虽然部分宫颈癌患者会在早期表现出一些临床症状,而其确诊的金标准是病理学的检查,即需要取宫颈病变的活体组织去做病理学的检测,来诊断和评价是否为宫颈癌。如果是,还要结合影像学等手段评价其发病的分期,并据此来确定治疗的方法和手段。
对于宫颈癌的治疗,早期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或是放疗。部分早期有保留生育功能要求的年轻女性,则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手术。
不过,对于中晚期的宫颈癌患者,专家说临床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因为此时手术可能切除不干净或者对患者损伤很大。如果切缘不净,则容易导致宫颈癌的复发,这将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术后生存。并且,宫颈癌和所有的癌症一样,发现越早,其治疗的效果也就越乐观。比如Ⅱ期宫颈癌,其5年生存率一般是50%-70%,Ⅲ期的宫颈癌5年存活率则为30%-50%,Ⅳ期的5年存活率一般只有10%左右了。”
筛查,是目前宫颈癌防控的重要手段
从宫颈癌的防治来说,早期宫颈癌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基本上可以做到根治。而中晚期的宫颈癌,其复发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建议广大女性提高宫颈癌的防治意识。
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健康的性生活方式,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为有效的宫颈癌防治手段,是加强对宫颈癌发病的科学筛查。
据专家介绍,对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世界各国也根据自己的国情颁布了筛查的规范和指南。比如在美国,建议21岁以上的女性或开始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的防治筛查,此时一般推荐的是宫颈细胞学的检查,筛查频率为3年一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每1-2年进行一次。对于30岁以上的女性,则建议采用细胞检测和HPV病毒检测相结合的筛查手段。
专家认为,现今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工作的开展。如果是采用的两种筛查手段相结合的筛查办法,对于两项筛查结果都为阴性的女性,可以间隔5年进行一次。
但遗憾的是,虽然筛查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宫颈癌癌前病变,但并不是所有女性都重视这种防癌方式。因为女性羞于或者惧怕妇科检查,虽然她们具备筛查的条件,也往往没有重视或者直接放弃了体检中的相关筛查。
当然,也有极少一些宫颈癌患者,因为其病理类型特殊或病变内生,在筛查甚至活检时都不易发现和确诊。这时就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判断之后,再进行深部活检或切取活检来确诊,但这种状况毕竟是少数情况。因而,还是强烈建议已有性生活的女性,尤其是30岁以上的已婚女性要进行定期筛查。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癌症,肿瘤

为国内客户提供美国专家会诊、赴美就医、高端体检、精准医疗、医护培训等一站式海外医疗咨询服务出国看病/远程会诊费用、流程,“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