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域健康网

400-882-3548

首页 > 医疗健康 > 文章详情

把握好“敏感阶段” 降低乳腺癌风险

\

根据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以3%的速度迅速增长,每年新发病例约28.2万,城市发病率是农村的两倍。然而,对于这个女性“头号杀头”,该如何预防和提早发现?麻省医疗国际指出,在如何保护乳房和尽早发现乳腺癌方面,公众仍有很多认识误区。

乳腺癌检查一定要做钼靶?

乳腺癌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90%以上,然而如何提前发现乳腺癌仍是一个难题。乳腺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有的女性对此缺乏关注,义诊时有人乳房疼痛不舒服,拿风湿膏贴在身上,其实已经是淋巴结转移了。以前强调患者通过“自摸”乳房来自检,以及早发现乳腺肿块等异常。不过,麻省医疗国际指出,“自摸”的方法其实漏诊率非常高,即使医生也可能漏诊,尤其是中国女性大多是致密型乳腺,一些微小的病灶更是难以摸出来。

麻省医疗国际建议,可靠的方式是通过精密仪器诊断的方式尽早筛查出1-2毫米的肿块。但提到做乳腺检查,很多女性以为要做钼靶,敬而远之。事实上,在美国,乳腺钼靶检查建议50岁以上人群才需要每年做一次,有研究发现,40-50岁之间做乳腺钼靶检查并没有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证据。而其实对于亚洲人群来说,高分辨率的彩色B超更为安全实用。因为亚洲女性乳房普遍偏小致密度高,对于小乳房又偏瘦的女性来说,钼靶检测不仅痛,而且夹不到腺体的话,检测效果也不好。

此外,乳腺彩超没有放射性,一般推荐半年到一年做一次。育龄妇女建议一年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但如果伴有乳腺癌家族史,好加一个核磁共振检查。

乳腺癌跟年轻女性没关系?

数据显示,乳腺癌有两个发病高峰,个是45-55岁,个是70-74岁之间。很多人便以为,乳腺癌跟年轻女性没什么关系。这也是个认识上的误区。目前乳腺癌早龄化趋势加剧,临床有时会遇到十七八岁的女孩患上乳腺癌。

麻省医疗国际指出,近些年乳腺癌发病率上升跟几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中国育龄妇女很多缺乏母乳喂养;二是雌性激素滥用现象严重,不少女性喜欢吃蜂皇浆养颜,很多号称可以抗衰老的美容产品也含有雌性激素;三是肥胖、糖尿病等也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乳腺癌早龄化,则跟环境影响、外界致癌因素、生活习惯等有关。

如何预防乳腺癌?

麻省医疗国际指出,全球有一个共识,即从月经初潮开始,到次生育后哺乳结束,这段时间是乳房在发育成长的阶段,乳房细胞在不断发育,任何刺激它都会很敏感,尤其是对放射线特别敏感。这一阶段女性要尽量保护乳房,不让乳房受到化学致癌因素、接触刺激性的东西、避免接受放射性治疗、尽量避免雌性激素对它的扰乱。年轻女性不要随意涂抹一些不明来源的身体乳液、丰胸产品等化学物质。如果这段时间保护好,将来得乳腺癌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因为一旦乳腺细胞发育完整后,乳腺细胞对外界致癌因素的敏感度就会大大降低。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肿瘤,癌症

为国内客户提供美国专家会诊、赴美就医、高端体检、精准医疗、医护培训等一站式海外医疗咨询服务出国看病/远程会诊费用、流程,“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