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案例故事
更多病了的胆囊,不一定非要一切了之
胆囊是人体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消化和免疫器官。一直以来,患者和医生对胆囊的功能都不重视,胆囊一旦患病,就直接把胆囊切除。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越来越多的个案证明,切除胆囊后,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将明显增加。
胆囊切除后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术中胆管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和术后远期的消化功能紊乱等。远期并发症常见的有餐后(特别是脂餐)腹泻、腹胀、上腹部闷胀、消化异常和功能减弱、返流性食管炎、返流性胃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其次,胆总管结石明显增多,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等。
这是因为胆囊切除以后,胆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胆囊的缓冲作用,压力增大,从而发生漩涡或涡流,这是形成胆管结石的重要原因。
胆囊切除后,大部分患者在半年后可逐渐恢复消化功能,但由于进餐时缺少胆囊内的富余胆汁相助,切胆后易发生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反应;肝脏分泌的胆汁源源不断地进入肠道,还能引起反流性胃炎;90%的胆结石是胆固醇性结石,胆囊切除前,浓缩过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较高,胆囊切除后,未经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降低,这样就容易继发胆管结石。此外,从肝内排出的胆汁无处存放,直接流入肠道,成为患肠癌的因素之一。据统计,胆囊切除的人患结肠癌几率较普通人大大增高。
以前之所以选择切除胆囊,是因为传统的保胆技术并不成熟。而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式硬质胆囊镜的出现,让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患者在解除疾病的同时,“保胆”也成了可能。这种胆囊镜因为是硬质的,不会变形,可以有力的查探到胆囊内甚至胆管里的结石,还能将胆囊内的图像放8到10倍,这样可以使手术者看清胆囊内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小于1毫米的胆囊结石也是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这种胆囊镜有个设计的橡皮圈,橡皮圈有个吸附箱,当胆囊镜进入胆囊探测到石头后,可直接套取出来,然后进行全面止血,这个技术目前无法仿制。此外,该技术对难清除的壁间结石,也可以联合推、挤、压、撕、撑、冲、吸等方法取尽,尽快恢复胆囊功能和形态。
对此,麻省医疗国际呼吁患者要全面了解自身病情,医疗人员要重视胆囊功能,对患者胆囊状况进行评估,尽可能保护患者胆囊存在。当然,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必要时仍需手术切除胆囊。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癌症,肿瘤

为国内客户提供美国专家会诊、赴美就医、高端体检、精准医疗、医护培训等一站式海外医疗咨询服务出国看病/远程会诊费用、流程,“扫一扫”了解更多!
点击立即咨询